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输血”更要“造血”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问题,是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过几年努力,全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046万人,5年累计脱贫6853万人,减贫幅度达到70%左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但目前我国还有3000多万人口需要脱贫。从贫困群体生成看,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分别超过40%、14%,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超过16%。从贫困群体分布地域看,主要集中在西藏、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那里基础条件薄弱,发展严重滞后,脱贫难度非常大。
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意见》提出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等基本工作要求;提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全力推进就业扶贫等基本举措。从这些要求和举措可以看出,未来的脱贫攻坚中,国家的着力点不仅是要“输血”,更是要“造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让贫困群众思想脱贫、智力脱贫,是脱贫攻坚中的关键。未来3年,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凝心聚力,投入大量的资金、物资等,为贫困群众“输血”,更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贫困群众“造血”。只有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才能通过自身“造血”巩固“输血”的成果,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
在“造血”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应发挥出应有的作为。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是能满足产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教育,也是能够提升就业、服务民生的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实现精准脱贫,摆脱代际贫困。在实践探索中,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专业支撑+产业扶贫”“组团式扶贫”等特色模式。在未来的脱贫攻坚中,职业教育不能缺位。
从《意见》的要求看,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助推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国家强调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职业教育要响应国家政策,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专业设置,加大实训基地建设,为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人才。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实现就业扶贫。职业院校要统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为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劳动预备制培训、岗前培训、订单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要建立东西部职业院校结对帮扶机制,支持东部地区职业院校招收对口帮扶的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帮助有在东部地区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实现就业。
三是办好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实现教育脱贫。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应助推贫困人口脱贫,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落后。国家应统筹规划,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办好一批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要让更多贫困地区人口接受到职业教育,着力提升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问题,是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过几年努力,全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046万人,5年累计脱贫6853万人,减贫幅度达到70%左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但目前我国还有3000多万人口需要脱贫。从贫困群体生成看,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分别超过40%、14%,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超过16%。从贫困群体分布地域看,主要集中在西藏、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那里基础条件薄弱,发展严重滞后,脱贫难度非常大。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意见》提出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等基本工作要求;提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全力推进就业扶贫等基本举措。从这些要求和举措可以看出,未来的脱贫攻坚中,国家的着力点不仅是要“输血”,更是要“造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让贫困群众思想脱贫、智力脱贫,是脱贫攻坚中的关键。未来3年,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凝心聚力,投入大量的资金、物资等,为贫困群众“输血”,更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贫困群众“造血”。只有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才能通过自身“造血”巩固“输血”的成果,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在“造血”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应发挥出应有的作为。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是能满足产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教育,也是能够提升就业、服务民生的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实现精准脱贫,摆脱代际贫困。在实践探索中,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专业支撑+产业扶贫”“组团式扶贫”等特色模式。在未来的脱贫攻坚中,职业教育不能缺位。从《意见》的要求看,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助推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国家强调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职业教育要响应国家政策,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专业设置,加大实训基地建设,为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人才。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实现就业扶贫。职业院校要统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为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劳动预备制培训、岗前培训、订单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要建立东西部职业院校结对帮扶机制,支持东部地区职业院校招收对口帮扶的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帮助有在东部地区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实现就业。三是办好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实现教育脱贫。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应助推贫困人口脱贫,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落后。国家应统筹规划,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办好一批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要让更多贫困地区人口接受到职业教育,着力提升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