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输血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输血医学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由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以“尚医德,兴医术,奉学道,展风采”为主题,旨在培养医学生临床专业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及运用能力,倡导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及创新意识,提升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人文素养[1]。希望通过竞赛,能够牢固树立临床技能培养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技能训练体系,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竞赛从2010年开始,每年1届,目前已经是第八届。参赛学校也由第一届的19个医学院校迅速扩大到100余所,占西医为主的高等医学院校的97%。该竞赛通过以赛促改,完善了临床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以赛促训,打造了功能齐全、综合性的临床技能培训教学平台;通过以赛促教,教师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显著提高;通过以赛促学,为学生搭建了学知识、练技能的学习平台[2]。在全国范围促进了我国医学教育对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的重视,提升了临床技能训练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了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

从历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公布的竞赛范围观察,该竞赛涵盖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护理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及皮肤性病学中的大部分技能及其相关知识点。涉及的考点超过100项,其中就包括“输血操作技术及相关知识”。作者参与了本院第七届和第八届竞赛的输血技术教学和集训工作,深知竞赛对输血医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院校应重视输血医学的教学

输血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临床医学学科[3],涉及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血液学、造血和干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蛋白质化学、移植免疫学、心理学、法学及卫生研究方法学等[4]。输血医学虽然在我国起步早,但是发展慢,直至2016年才正式成立输血医学二级学科,从而使得输血医学的教学受到极大忽视。之前的输血医学教育只在外科学教学中安排一次课进行讲授,部分单位甚至是由麻醉科的教师进行授课,这与输血医学在当今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极为不匹配,导致我国大量临床医学生进入岗位后不知道如何利用输血治疗挽救患者生命,甚至因为不当的输血导致医患纠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将输血技术纳入考核范围之内,体现了输血医学在医学本科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输血医学教育的发展。输血医学教学也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可或缺。

1.1 理论教学

1.1.1 教学内容 作为临床医生,首先必须了解输血医学的国内外进展及输血原则。例如,目前实行的是成分血输注而不是全血输注,成分血输注的优势何在?为什么制定“能不输血就不输血、能输自体血就不输异体血”的输血原则?其次,还需了解现有的血液制品种类、制备流程等,只有了解上述信息后才能对不同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输血治疗。当然,要实现精准输血治疗,最重要的还是要对各种疾病,包括内、外、妇、儿科常见疾病的输血适应证及输血流程进行掌握。最后,输血有风险,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及临时处置也至关重要。因此,有关成分输血、输血适应证、输血流程及文书、输血不良反应及自体输血等理论知识均需纳入教学内容。

在临床技能竞赛中,遇到各种临床病例,要求选手对患者的失血情况进行判断,对是否输血、输什么血液制品进行分析,并填写输血申请、完善输血前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完成血液领取、输注及输注后血袋保存的整个流程,甚至会遇到输血不良反应。因此,输血医学的理论教学在临床技能竞赛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掌握了上述理论才能决定进行哪些实践技能的操作,某种意义上讲其比实践技能本身更为重要。

1.1.2 教学方法 虽然慕课的兴起给传统教学方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5]。与传统教学相比,慕课课程资源丰富,质量优秀,教学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互动参与性强,评价体系公平、合理,有利于教育的公平性。但现如今,输血医学的慕课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网易公开课中只能找到名为“血型与输血”一节公开课。因此,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仍然是输血医学理论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师选择合适的教科书,制作幻灯片在课堂上讲解,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及课后的习题练习来完成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少学者探索了诸如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6]、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7]、案例教学法[8]及基于网络平台自学资源库的教学方法[9]等。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对LBL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随着输血医学二级学科的成立,输血医学教学方法的完善,特别是慕课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