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输血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变输血为造血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在对口帮扶恩施州老茶村的征程中,以科技扶贫为主,项目扶贫为辅,在土家族乡村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长期驻点,真抓实干

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文件精神,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对口帮扶恩施州来凤县老茶村,持续5年不变,并从社省委机关选派一支精准扶贫工作队,长期驻点,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到位,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确保在2020年以前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

2015年10月,九三学社湖北省委的扶贫工作队,辗转700公里耗时6个多小时抵达老茶村。待工作队调研完基本村情,才意识到精准脱贫工作的严峻性。翔凤镇老茶村地处来凤县正北端,距离县城10公里左右,耕地面积2292亩,有15个村民小组,545户、2403人,其中少数民族1147人。2015年初评定的贫困户为171户,634人,占人口总数26%。该村地少人多,无村集体经济收入,基础设施落后,到村民小组的公路70%未硬化,甚至有2个村民小组未通路,饮水工程、村级医疗、教育等设施亟待维护和改善。

工作队抵达来凤县的第三天,中共县委、县政府召开座谈会,分管精准扶贫的县领导颇为担心:“这次参与来凤县精准扶贫的省直单位有民政厅、工商银行、九三学社等5家单位,老茶村底子薄,贫困人口多,九三学社可以调整到其他基础好的村。”九三学社湖北省委领导表示,九三学社作为民主党派,在精准扶贫的关键时期,履职尽责在所不辞,依然选定老茶村,将举全省九三学社之力,为精准脱贫尽职出力。

接下来一个多月,扶贫工作队的同志翻阅了老茶村170余户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并慰问走访了30余户特困户,基本摸清了老茶村的实际情况。在走访中,贫困户熊能海对工作队说:“我家徒四壁,媳妇瘫痪在床多年,娃儿才5岁,全家都指望我,又不能出门打工,真的是难呀!”像熊能海家这样因病、因智致贫的农户不在少数,工作队详细记录贫困户基本情况,为大家解读国家精准扶贫的优惠政策,给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极大信心。

2015年11月,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主委田玉科专程到老茶村进行调研,实地查看了基础设施情况,走访了多家贫困户。田玉科强调,精准扶贫要落在实处,要发挥九三学社的优势作用,扶持发展农业支柱产业,为山区百姓多做实事,多做好事。这次社省委调研还为老茶村带来了10万元专项资金,并向村卫生室捐赠了一台价值2万元的便携式“体检一体机”,用于改善村里的基础卫生状况。

科技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九三学社的优势是科技人才荟萃,精准扶贫的难点在于产业扶贫。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专职副主委应楚洲强调,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变输血为造血,用创新的思维来发展产业,短期收益与长远规划相结合,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在老茶村村委会,以前一提到村里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思路,村支部书记沈仕刚就眉头紧锁:“我们种植过油桐、果树、中药材,都以失败告终,一谈产业,老百姓就摇头,就怕重走老路,劳民伤财。”究其失败原因,沈书记说,很多项目是外地企业来承包,对当地情况不熟悉,承租土地,雇佣劳动力等方面存在困难,又没有技术支撑,一旦收益减少就迅速撤资,最后都成了烂尾工程。

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仔细斟酌,对症下药,提出:产业规划必须有,要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实施;土地流转企业必须引进,要吸引回乡创业人士。2016年初,九三学社在老茶村成立了精准扶贫专家工作站,请来省农业厅土肥站检测土壤,邀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教授支招产业发展,得知老茶村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适合油茶生长后,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座谈,确定了老茶村“油茶为主,中药材为辅,以短养长,长短结合,配套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描绘出“打造科技兴农典范、产业脱贫样板、美丽乡村榜样”的精准扶贫美好画卷。

在选择企业和致富带头人上,老茶村四组村民郑方针进入了九三学社的视野。他从事家具加工生意,有资金,有创业成熟的经验,对家乡百姓有着强烈的帮扶热情。九三学社湖北省委鼓励郑方针干事创业,并明确表示,大胆创业,九三学社是你的坚强后盾。2016年初,九三学社湖北省委组织翔凤镇、老茶村干部和郑方针等致富能手,赴黄石阳新、咸宁等地学习油茶种植的经验,请省农业厅、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专家教授论证。年底郑方针成立了三木林农专业合作社,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率先栽种起油茶,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