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输血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临床医学论文_某市三甲医院398例输血不良反应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四大类型血液成分的输血不良反应总体情况比较

2.2 红细胞类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单采去白血小板与混合浓缩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4 不同类别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文章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整理 2015 年 1 月—2020 年 3 月期间 65 048 份输血治疗病历以及期间上报输血科的 398 份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按照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血液成分、患者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解输血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以及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结果 65 048 例输血治疗病例中有 398 例出现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1%,其中 过 敏 反应 (ATR)有 278 例 (占 69.85%),非 溶血 性 发 热性 输 血 反应(FNHTR)有 107 例 (占 26.88%),剩下的 13 例为不确定反应类型(占 3.27%)。 各类血液成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血小板(1.48%)、血浆(0.91%)、冷沉淀(0.48%)、红细胞(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298,P<0.05),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悬浮红细胞的 FNHTR 发生率(0.39%)高于去白悬浮红细胞(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P<0.05)。 单采去白血小板与混合浓缩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46%、1.8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97,P>0.05)。女性受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70%)高于男性受血者(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7,P<0.05)。既往有输血史的受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66%)高于既往无输血史的受血者(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7,P<0.05)。 年 龄 <14 岁 、14~60 岁 、>60 岁 这 3 个 年 龄 组 的 不良反应 发生 率 分 别 为 0.55% 、0.81% 、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9,P<0.05),14~60 岁年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结论 应提升临床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鉴别诊断能力,重点关注女性、年龄 14~60 岁、既往有输血史、需反复输注血小板的受血者输血前后生命指征的变化,提倡科学合理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等新技术。

文章关键词:

论文作者:陈文雅 王明泉 高晶晶 

作者单位:泉州市第一医院输血科 

论文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2.10.049

论文分类号:R4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