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住院 医院建议说他可以自体输血 谁帮我解
自体输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James Blundell(1791–1878)将一位产后大出血的妇女的失血用盐水冲洗后回输给其自身,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早的输注人体血液的尝试。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随着血液采集、检测、储存与血库技术的发展,自体输血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使得自体输血被重新重视,并成为发达国家的一种临床常规治疗技术。
自体输血的三种方式
预存式自体输血,也称为术前自体献血,是在择期手术之前的数周内分次采集患者的血液以备手术之需。患者在获得安全血液供应的同时,也由于术前自体献血对造血系统的刺激使得其红细胞的总容积得以增加。术前自体献血相关的数据分析显示:(1)减少了63%的异体血液输注;(2)总的红细胞输注量(异体输血+自体输血)增加了30%;(3)患者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较开始自体输血之前下降了1g/dL以上。针对合适的患者群体应用术前自体献血能有效地减少对异体输血的需求,同时患者对术前自体献血也普遍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但术前自体献血也存在一些不利的方面,如需要进行长时间准备、可能引起贫血,以及由于管理或记录错误所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等,因此很多患者群体难以接受术前自体献血。术前自体献血的另一主要问题是部分预存自体血液可能会因为无需输注而浪费,其比例自18%至50%不等。
稀释性自体输血,又称为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血液稀释的血液采集在麻醉诱导开始后、外科刀口切开之前进行,所失去的血容量由晶体液和/或胶体液补充。相较于术前自体献血,血液稀释缺乏因术前血液采集刺激造血所再生的额外血容量;但由于血液稀释是于外科手术当天在手术室进行,也避免了术前自体献血所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如:整个过程处于麻醉状态, 减少了患者的精神紧张;麻醉师可以监测血液循环的情况;血液只在室温下短时间储存, 对凝血因子和血细胞的影响较小;血液可以全部或绝大部分回输给患者, 极少浪费;由于减少了中间的管理环节, 大大减少了因为管理失误带来的输血风险。
回收式自体输血,指的是术中及术后的血液回收,涉及三个方面的血液处理流程:收集、洗涤与回输。回收式自体输血可使主要择期手术的异体输血率减少38%,平均每个患者减少红细胞用量0.68单位。在某些情况下如产科与肿瘤手术,回收血液中可能含有组织碎片、细菌、肿瘤细胞、羊水等,患者所输注的药物也可能存在于回输血液之中,这被当作一种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相对禁忌症。
自体输血的优点
自体输血优点
1.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缓解异体输血的供求矛盾,节约资源
2.避免传播疾病的风险(艾滋病、肝炎、梅毒等)
3.避免免疫性输血反应的风险
4.避免输异体血导致肿瘤复发的风险
5.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风险
6.解决特殊血型(熊猫血)、特殊宗教信仰人群的供血问题
7.使用方便,及时快捷,用于术中突发大出血应急抢救
8.可实现快速回输,无量的限制
9.节约开支,经济合算,且回输自体血优于异体输血
自体输血适应症
1.出血较多的择期手术,如:骨科大手术、脑膜瘤等
2.急诊手术,如:肝、脾破裂、异位妊娠大出血等
3.稀有血型或曾经出现配血困难者
4.因宗教信仰而拒绝异体输血者
自体输血禁忌症
1.菌血症或败血症患者
2.血液受到污染的情况(消毒液、止血药、胃肠道内容物等)
3.肿瘤手术
4.开放性创伤
5.体腔内积血超过6小时
综上所述,手术能够自体输血就自体输血,这既是从安全健康角度考虑,也是为当前血液紧张现状作贡献。
【来源:邵阳市中心血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